基本内容
汉中师范附属小学
汉中师范附属小学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中学巷,是汉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,市级重点小学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,即:1906年,由知县曾朝康、举人兰培源、钟允谐等人,筹捐银一万八千余两,在天台书院(今汉三中)建校舍90余间,招生两班,定名为南郑县立高等小学堂,宣统三年(1911年)九月,旧有校款银万余两,由汉中镇台江朝宗强行提作军费,迫使学校停办。民国元年(1912年)4月复校,増建校舍20余间,购北操场地9亩(今汉中师范处),次年(1916年)建礼堂一处、立碑两通,记述校史校产。民国7年(1918年),新建校舍10余间,学校有地契、牲畜附捐及校田、房产、地租等项收入约3000元作为办学经费。民国14年(1925年),校址改办为南郑县立初级中学,学校迁至金轮十字西(今汉师东),更名为南郑县立第一小学,后又改为金轮十字小学。民国28年(1939年),日本飞机轰炸汉中,学校迁到今天南郑县高台镇的三官堂和法华庵,两年后迁回。民国31年(1942年)改为南郑县莲湖镇中心国民学校。解放后,1950年3月改称为南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,1952年学校迁山西会馆(即今址)。1953年定名为汉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至今。
现在(2004年)学校有教学班36个,学生2607人,在编 教工77人,代教及勤杂工22人,共有教职工99人,其中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,陕西省特级教师2人,中学高级教师3人,小学高级教师49人,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29人,专科26人。 学校各科教学设备俱全,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达到国家一类标准,建有音响、灯光、大屏幕投影等设施和360个座位的多功能电教室1个,校园电视演播厅一个,360平方米的舞蹈训练室1个, 74台高规格的计算机教室2个,实现了天地网(卫星教育宽带网和国际互联网接入)合一,设有功能齐全的劳技教室、自然实验室、美术教室,建有三个高标准的音乐教室,各教师办公室配有计算机并接入校园网和互联网,各教室配有29英寸彩电、投影仪、录音机和投影屏幕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及完善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。各年级各科均配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、备课软件、VCD光盘、录像带、浙大网络整套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和办公自动化等所需软件。学校于2001年建成互联网站,成为陕南最早的学校网站,目前访问量已超22万人次。目前,全体教师自觉奉献,学生勤奋上进,领导团结务实,为把汉师附小办成全省一流水平现代化小学,跻身于全国名校而努力奋斗。
2000年以后学校面积与主要教学楼情况
学校占地面积12.79亩。
旧楼:1975年竣工,地区财政投入,可容20个教学班,建筑面积1916.46平方米,1990年进行了排险加固,楼房主色调为红棕色。2003年拆除作为操场用地。
北楼,1989年竣工,建筑面积2222.65平方米,资金来源,地区财政投入;可容18个教学班,并有一间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。楼房主色调为米黄色。
逸夫楼,1998年竣工,建筑面积2275平方米,资金来源,邵逸夫捐助50万港币,其余由市财政投入;主楼坐北向南为框架四层结构,依次设有四百多座的阶梯教室,图书馆,两座网络教室,体操厅,每层使用面积平方米;副楼为坐南向北砖混五层结构,1–可容20个教学班2层为行政办公用房,3–5层为美术、音乐、演播,荣誉室等专用教室。主副楼呈“L”形,楼房主色调为白色。
南楼:2003年竣工,建筑面积3282平方米,资金来源,市财政投入一部分,其余自筹。坐南向北共有框架五层结构,共有30间教室,设有网络中心,实验、劳技室,楼房主色调为浅棕色。
有资料记载的几任校长:
年限 |
校长 |
备注 |
1951年───1952年 |
付作宾 |
|
1953年───1955年 |
许世耀 |
|
1955年───1957年 |
柏建墉 |
代校长 |
1957年───1958年 |
扬建悦 |
|
1958年───1966年 |
柏建墉 |
代校长 |
1966年───1978年 |
周元邦 |
|
1978年───1993年 |
何培益 |
|
1993年至今 |
张玉 |
|
我将要奋斗三年的学校,加油!相信你们!
老师很负责认真,每周有一节课外活动,在每周四放学后,比如像社会实践或合唱团等,课外活动还是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