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局简介
城固县自古教育比较发达,志称“士敦礼让,守诗书”。东汉即产生“北斗喉舌”李固。宋崇宁二年(1103),县衙移建今城,当年即建立儒学。明、清教育设施渐发展成多种,有县学(儒学)、社学、义学、书院、私塾、学堂等。学子多,科考及第者亦多。从明建文四年(1402)到清末废科举的504年间,城固县平均2.6年有一举人,不足10年有一进士。明清时期有稽可查的历史中共出过51位进士、196名举人。
清末废科举,民初兴新学。但因教育经费拮据,新学发展缓慢,族办、村办学堂和私塾长时间存在,旧学、新学、教会学校并存。抗日战争开始,平、津、西安等地部分大、中学校迁驻城固县,境内西北大学、西北工学院、西北师范学院和中学共20余所,以县城为中心,辐射乡村,学者、名流云集,促进城固县教育事业发展。抗战时期的城固亦被誉为“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圣地”。
1980年后逐步进行教育改革,调整学校布局。到1990年,工矿、城镇幼儿入园率达98%;与1950年相比,小学校数增长74.5%,在校学生增加4倍;中学校数增加26.5倍,在校学生增加27.4倍。
相关评论
- 评论列表(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-
相关新闻